拔罐注意事项和禁忌 家庭拔罐的注意事项分析
有些人觉得拔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自己在家就可以自己拔罐,但是拔罐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自己在家拔罐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家庭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
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
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
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
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
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
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
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
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不是所有人和病都适合拔罐
火罐疗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抽吸等方法排出其中空气。
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穴位或局部的体表而产生刺激。
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中医认为,拔罐作用主要有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清热降火等作用。西医研究发现。
拔罐疗法对身体有良性的物理刺激及温热作用,也使身体产生生物学效应,如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缓解疼痛等。其主要适应证有风寒湿痹、腰背肩腿痛、关节痛。
软组织闪挫伤及伤风感冒、咳嗽、胃脘痛、腹痛、痛经、中风偏瘫等。
此外,拔罐也用于日常消除疲劳,保健防病。但拔罐也有一定的禁忌证。
例如血液病、皮肤过敏、溃疡、水肿或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的病人,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亦不宜拔罐。
不同火罐应用不同方法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罐具从原始的兽角、竹筒,发展到陶瓷罐、玻璃罐,乃至各种抽气罐、挤压罐、多功能电子罐等。
目前常用的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竹罐轻巧价廉,不易摔碎,适于煎煮;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
玻璃罐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缺点是容易摔碎。
使用玻璃罐、竹罐等过程中需要明火操作,故带一定危险性,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而抽气罐具有使用方便,吸着力强,不需使用明火较安全,又不易破碎等优点,适合家庭使用。
下面几点是家庭拔罐常见的禁忌
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
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
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极易造成流产。在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
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发作。所以此类人群在拔罐时也要慎重。
3.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4.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
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
5.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
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6.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
7、紫印未消失部位不宜重复拔
有的人在一次拔火罐后,疼痛没有完全消失,又在疼痛部位继续拔火罐。
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强效的手段治愈疾病。
专家强调,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紫红印记还没有完全消失。
是不能在紫印部位连续拔火罐的,要更换到相关穴位。
否则不但不能缓解疼痛问题,还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8、拔火罐两小时后再洗澡
拔火罐时,有的人尽可能地延长拔火罐的时间,以为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专家提醒,拔火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或10分钟之内。
如果时间太长,拔火罐部位很可能出现起泡、破溃甚至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