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眉毛的画法图解 没有韩式一字眉的古装剧一样惊艳
古代眉毛的画法图解,古代女子是怎样画眉毛的?清宫美人是这样的眉毛?看看正确的打开方式
古代女人们的眉毛,可不是现在这种让人出戏的韩式一字眉啊喂,机械单调!爱美从古至今都是女人们的天性,每个时代流行的都不一样,光一个唐朝就有好多种。
古代的叫法也各种诗情画意,光看名字就美得让人浮想联翩。
小编不禁想到刘嘉玲演过的武则天,虽然眉毛看着挺辣眼睛,但是说实话,这种浓郁短小的八字眉还是蛮符合历史的嘛,剧组有心了。
《夜宴》讲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宫廷悲剧,里面章子怡饰演的婉后,造型妆容也十分考究。
《十面埋伏》则是晚唐时期的故事,章子怡饰演的小妹,当年的一舞,太惊艳。
再看看古时候的各种美人图,你就会觉得现在满屏满屏的韩式一字眉是多么没内涵。
有时候会无比怀念以前的电视剧啊,虽说制作啊什么的肯定赶不上现在,但妆容之类的靠谱多了。一弯柳叶眉,淡淡的,细细的,超级有古典气质。
童年回忆之《上错花轿嫁对郎》,翻出来再回味一百遍都没问题。虽然黄奕现在不怎么讨喜了,但是当年的李玉湖是真心美啊!
还有杜冰雁,真?花容月貌
几个不同版本的小龙女也是各有各的韵味。
李若彤
刘亦菲
哦还有这位...其他不说,光看眉毛就很违和啊。
刘亦菲的颜值自然是毋庸置疑。除了小龙女外,当年巧笑嫣然的王语嫣,也美得冒泡泡。
菲包的眉眼,就是神仙姐姐的模样啊!
古代眉毛的画法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些古代诗人的抒情,让我们得以一窥千百年前中国女子各个时代的“时世妆”。每个时代的女子都在不断妆饰着自己的容颜。今天我们就请山西汉文化社社长王凯带我们走入中国古代女子的传统妆容世界,去“赏心悦目”。
敷粉。许慎《说文解字》云:“粉,敷面者也,从米分声。”中国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随后又发展出铅粉、紫粉、珍珠粉、干粉、水银粉、檀粉、香粉等丰富的妆粉。
施朱。伴随着敷粉,女子往往还要施朱,即在脸颊上施一定程度的红色妆品,使面色红润。这种妆品便是为人所熟知的胭脂。《中华古今注》曰:“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
据史书记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眉妆。中国传统妆容不重眼妆,但极重眉妆。早在周代《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描述,说明用黛画眉之俗,由来已久。《诗经》有“螓首蛾眉”,汉魏时期出现了“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唐代眉妆更是长、阔、浓的集锦之作,
宋明时期的眉妆又重新兴起纤细秀丽的长蛾眉。
点唇。中国古代女子点唇的历史由来已久,先秦文人宋玉笔下《神女赋》中就有“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的词句。刘熙《释名·释首饰》一书中便记载了点唇所用的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点唇的式样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总的来说以娇小浓艳为美,俗称“樱桃小口”。
面饰。面饰是女子饰容的常见手法,主要分为四种“额黄”“花钿”“面靥”和“斜红”。
“额黄”是以黄色颜料染画于额间而得名,也称“鹅黄”“贴黄”“鸦黄”等。唐代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载:“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五代牛峤《女冠子》词:“鹅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
北朝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载誉归来后,也不忘“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些诗词中提到的便是额黄妆。
斜红,形如月牙,色泽鲜红,分列于面颊两侧,鬓眉之间,其形象古怪,立意稀奇,有的还故意描成残破状,犹如两道刀痕伤疤,亦有作卷曲花纹者。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中曾云:“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
花钿,专指一种饰于额头眉间的额饰,也称“额花”“花子”等。花钿图案繁复多变,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状如扇面,有的又和桃子相仿。其中以梅花形最为多见,这便是承继于南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
五代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酒泉子》词:“眉字春山样,凤钗低袅翠寰上,落梅妆。”均咏的是此种梅花形花钿。
面靥,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窝,因此面靥一般指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古代的面靥名称叫“的”(也称“勺”)。指女子点染于面部的红色圆点。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载:“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
面靥的形状也并不只局限于圆点,而是各种花样、质地均有。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
发髻。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山以草木为本,人以头发为本”,把头发看成是生命的象征。历史上成汤剪发以祈雨,曹操割发以代首,杨贵妃剪发为示已离开人间等历史故事,都表达了这一共同的信仰。
而拥有一头浓密的秀发,做出各种精美的发髻,插戴各种华丽的首饰,成为女子传统妆容中不断的追求,也因此诞生了成百上千种发式。
女子十五而笄,代表着成年,也意味着可以梳各种美丽的发髻。女子的发髻款式变化多端,无以计数。时而垂于脑后,如汉代盛行一时的堕马髻;时而梳发成环,如魏晋流行的灵蛇髻;时而搭于一侧,如唐代的抛家髻;时而巍峨于头顶,如宋代流行的朝天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