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口脂的制作方法 古典宫廷配方纯天然口脂
口脂是古代宫廷里流出来的,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制作口脂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渐入冬季,天干物燥。最初的想法是:想要一个吃进嘴里也没关系的润唇膏,这样就可以不用大意地随时进食了,然后大约用了一个星期,利用零碎时间研究了一番手工润唇膏的制作方法。今天整理如下。你们若有兴致,也来做着玩儿吖~润唇膏的主要成份是:油、脂、蜡。将这三者在适宜的温度下,按照大约5:3:2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除此之外,可根据个人心情,加入精油、蜂蜜、VE,甚至巧克力等等。经过对各类油脂的了解和比较,我选择的油是橄榄油、荷荷巴油、葡萄籽油,脂是可可脂和乳木果脂,蜡是蜂蜡和茉莉蜡。另外添加少许维生素E。橄榄油在西方有一号曰“植物油皇后”,既然名头如此响亮,其油品想必是极好的。橄榄油不仅滋养肌肤效果佳,其稳定性高,很适合做这种没有任何防腐添加的润唇膏。
荷荷巴油 的原意是“神奇的灌木”,有了酷炫的头衔就显得大有来头呢。荷荷巴油的确不负盛名。它的分子排列和人的皮脂很相似,并且富含维生素D及蛋白质,因此具有极好的滋润和保湿作用。葡萄籽油好像没什么名号了,但是它也含有N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还有原花青素和很高比例的亚油酸,因此能够抵抗自由基、防止老化,保护肌肤中的胶原蛋白,避免皱纹。另外它渗透力强,清爽不油腻,涂在嘴唇上再好不过啦。我提前几天用葡萄籽油泡着玫瑰花,企图溶解出一点红色。未遂。
可可脂 提取自可可豆,是巧克力的成分之一。其天然润滑特性,让润唇膏有着丝滑触感。其淡淡巧克力香气,则让润唇膏显得美味可口,不对,是让嘴唇显得鲜美诱人。乳木果脂,和可可脂一样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为了让润唇膏成为便于使用的固体,它俩可谓功不可没。乳木果脂有精炼和未精炼两种。未精炼的原生乳木果脂呈淡绿色,其中保留了珍贵的营养成分并具有淡淡的清香,价格也更昂贵。乳木果脂具有很好的深层滋润效果,能够促进表皮细胞再生并保持肌肤的自然弹性。它可以直接使用,作为润肤膏,虽然很油但是吸收很快。(或者说虽然吸收很快但刚涂上实在很油)维生素E只需添加少量即可,它可以延缓油脂氧化。(注:维生素E胶囊需要剪开,挤进混合物中。)茉莉蜡来自于小花茉莉所含的天然蜡质成分,因为其中含有少量茉莉精油,所以有淡淡的清香。蜂蜡是由蜜蜂腹部的腺体分泌出的蜡质,不仅有滋润、修复和抗菌效果,和茉莉蜡共同肩负起把润唇膏凝固的作用。如果少了它们,润唇膏会易于软化、变质,滋润感也不够持久。但是蜂蜡加多了则会使润唇膏过硬,重要的是使用起来会不够清爽。由于眼下是冬季,气温较低,我决定将茉莉蜡和蜂蜡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十八以内。
制作润唇膏的步骤非常简单,值得注意的就是器皿的消毒处理,和混合油、脂、腊的温度控制。烧杯、玻璃棒、搅拌器、唇膏管、温度计、镊子、双手都要在洗净后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晾干。首先,将蜡质、可可脂和油混合。茉莉蜡和蜂蜡在六七十度就会溶解,为保持油中营养成分不受损失,应避免加热至更高温度。插上温度计随时观察。我使用蒸蛋器作为隔水加热工具,小巧且方便开关。待可可脂和蜡质完全溶解,再加入乳木果脂,它很快就会融化。最后加入VE。搅拌均匀。关闭开关,让混合物稍微冷却,不太烫手的时候,敏捷地将它灌入空润唇膏管中。由于润唇膏凝固之后体积会缩小,假如一次性灌满唇膏管,冷却后会在中央形成一个小涡孔,不好看。所以窍门是先灌注八分满,待其凝固以后,再完全加满。现在气温较低,只需等待几分钟,润唇膏就会凝固,渐渐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因为我使用的原料中葡萄籽油和橄榄油都是绿色的,乳木果脂也是淡绿色,所以成品呈现黄绿色。话说,不是很好看呢。一下子做了好几支,是打算送给家人和朋友的。裁几张小纸片,画上简单的图画。糊在润唇膏管上,这样就不会显得它们在裸奔了。
什么是口脂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家有两名家妓最合他的心意,一位名樊素,貌美,尤以口形出众,另一位名小蛮,善舞,腰肢如弱柳扶风。白居易为她俩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流名句,至今仍然被用来形容美丽的中国女性的首选佳句。
让我们来看看美女樊素诱人的“樱桃小口”是如何画出来的呢?
古人画唇妆用的是唇脂和口脂,在唐代以前,唇脂是以朱砂和动物油脂制作的,刘熙《释名·释首饰》中提到:“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这样的唇脂是呈红色的,相当我们现在用的口红,点在唇上就像口衔一颗鲜红欲滴的樱桃。也许美女樊素就是用这样的唇脂轻轻一点,就点出了流传千年的“樱桃小口”呢。
然而,风气开放的大唐美女们的口形可不只这一种,看看下面的图就知道了。
《外台秘要》“千金口脂方”中写道:“口脂,如无甲煎,即名唇脂,非口脂也。”甲煎,是用多种香料和油及蜜煎制而成,可增加口脂的滋润度及香味。可见,唇脂具有着色的功能,而口脂则除了有颜色之外,还有润唇护唇的功能,很像我们现在用的唇膏。
唐代是口脂制作的一个最狂热时期,口脂的用料和颜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口脂开始使用植物性染料如紫草,混合蜡、蜜、沉香、檀香、麝香等昂贵材料,使口脂不仅具有润泽着色的功效,还带有馥郁的香气,“山枕上,私语口脂香”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此时,口脂已经有三种基本色,“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绛唇”,这里的“点绛唇”是一种紫色口脂,也就是仅仅用紫草染色(紫草是一种天然草药,含有丰富的紫色素);供男性使用的肉色口脂,是在紫色口脂中加入黄蜡和紫蜡,使色泽接近嘴唇的天然颜色;朱色口脂,也就是鲜红颜色的口脂,则是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朱砂。除此之外,还有黑色唇脂,白居易在《时世妆》中写道:“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用乌膏涂满唇口,恐怕连现在也没有这么开放大胆吧?
在唐代,男子也非常流行涂抹面脂、口脂之类的护肤化妆品,唐代皇帝每逢腊日便把各种面脂和口脂分赐官吏,以示慰劳。唐制载:“腊日赐宴及赐口脂面药,以翠管银罂盛之。”杜甫也曾在《腊日》一首诗中写过“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这些要用“翠管银罂”来装盛,可见当时皇上御赐护肤品的珍贵啊。
在唐代以前,口脂一般都是装在“翠管银罂”这样的盒子里,使用时,用唇刷刷于唇上。到了唐代,口脂已经有了一定的形状,元稹《莺莺传》里写道:“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这里为什么会用“寸”这个字呢?那是因为在唐代口脂已经大量生产,有了专门的“合口脂匠”,他们把做好的口脂装在竹筒中,做好之后,从竹筒中倒出凝固好的口脂,用竹刀齐着筒口切下,每四分一段,非常整齐。这样的口脂被贩卖到古中国的大街小巷,出现在秀女闺房的梳妆台上,给我们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